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注意健身中的身體信號

“健身是把雙刃劍”,健身中常伴有渴、餓、困、乏、冷、熱、脹、痛、麻等,如果健身過度,我們就會感到噁心、胸悶、氣短、心慌、非常疲勞,這時千萬不能忽略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這些警告信號。
  健身中的10大身體信號

  口渴噁心——運動後常感到口渴,這屬正常現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過多,這屬異常現象,是運動過度的先兆,應停止運動,同時檢查胰腺功能。

  饑餓難耐——激烈運動後,暫不想吃飯,休息後食欲好,是正常現象。如果長時間不想吃飯而且厭食則屬異常。應去檢查消化功能。運動後食欲增加,屬正常生理現象。但若食量驟增且持續,應去內分泌科檢查胰腺分泌功能。

  頭暈目眩——在健身活動中,除開始練習某些旋轉動作外,都不會出現頭暈的感覺。若發生持久或短暫的頭暈,是心、腦供血不良的信號,還要注意心血管系統和頸椎方面檢查。

  頭痛心慌——在一切體育活動中或活動後都不應發生頭痛感。發生頭痛時,應停止活動,側重於神經、心腦血管系統檢查。

  精神疲憊——是腎虛的表現,同時要考慮肝臟受損。中醫認為,肝為“罷極之本”,因此肝病患者應減少運動量,如減輕活動量仍感持久疲乏,應檢查肝臟和循環系統。

  四肢無力——健身活動後沒有力氣是正常現象,一般在活動後休息15分鐘左右應有所恢復,如果持續數日不能恢復,則表明脾受損的信號,因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脹不食就更應減少運動量。

  喘息氣粗——喘在運動中是一種正常現象,隨著運動的不同強度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喘,經休息可恢復正常,這屬正常生理現象。如輕微活動就喘,且休息時間很長還不能恢復,這可能是肺受損的信號,因為肺主氣、司呼吸,肺氣受損則氣粗,肺氣虛則喘息無制。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停止活動,側重呼吸系統檢查,診療。

  胸部大汗——運動一般會出汗,如果運動過度,前胸大汗,同時伴有氣短,則可能心臟受到影響的信號,因為汗為心之液,此時應立即停止劇烈運動。

  關節疼痛——若發生在關節或關節附近疼痛並有關節功能障礙,應考慮韌帶是否拉傷。此外,由於女性身體力量較弱,做運動時也很容易發生膝關節半月板受傷。而時下流行的“暴走族”,則可能產生一種“行軍骨折”的後遺症,即筋骨出現疲勞性骨折或骨膜炎,導致暴走後腳疼痛不已。同時還要注意麻、腫等異常感覺。
肌肉酸痛——剛開始活動的人,長久停止活動而又恢復活動的人或變換新的活動內容,都會引起某部位元肌肉酸痛,屬正常現象。如果肌肉持續酸痛不已,則要檢查肌肉軟組織是否受損。

  專家提醒: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在運動中得到健康與活力,但在健身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損傷。大多數運動導致的受傷是因為肌肉或關節活動過度或活動不當造成的,如果在運動前後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做單一的強化訓練,則可極大地避免受傷的可能性。如果已經出現了運動損傷或反復疼痛,應及時去專科醫生處就診。

運動前“熱身”不可少

  預防扭傷。通常預防扭傷可通過伸展頸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來避免。如轉動頭部和肩膀的方法可避免頸部扭傷,輕柔地把腳向後拉10秒鐘來伸展跟腱可預防腳扭傷等。另外,選擇有鞋幫的鞋子也可避免腳踝受傷。
預防拉傷。運動前抻拉鍛煉全身各個部位的肌肉可避免運動過程中因局部受力造成的肌肉或韌帶拉傷。抻拉時,轉動且伸展關節,不要做彈振。比如伸拉腳踝以增強關節活動的力量,避免腳關節韌帶的拉傷。

  預防疼痛。運動前,穿帶有鞋墊及足弓保護的鞋子稍微抖動全身肌肉,可避免肌肉過分不協調而產生的疼痛。直立站立時,肩膀向後劃圈轉動。也可一手抓住椅子,腰部彎曲,使背部和地面平行,另一手劃圓25次來抻拉肩膀。

  預防骨折。做完整的熱身及放鬆運動,這對全身皆有益,而輕微地彎曲全身骨關節可避免應力性骨折。如運動前做一些反方向且輕微負重的彎曲可增強上臂的力量,捏橡皮球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膝蓋伸直時,交替收縮和放鬆股四頭肌(大腿上的肌肉)可增強膝關節的承受力。

  運動中“護身”三原則

  適度原則。在每次運動過程中應根據個自身特點,不超過身體負荷,適當地調整運動量。如果感覺身體發熱,微微出汗並且感覺舒適即可,切不可為了提高身體免疫力而盲目地大運動量練習。如運動中感覺腦部缺氧,應立即停止運動,坐下休息,降低頭部位置,以保證腦部供血。

  合理原則。很多人建議運動中不要大量喝,但不應該完全不喝水,合理地補充水分對身體有益。大量排汗而不補充適當水分,極易造成虛脫,但運動中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會使血管收縮,導致的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心肌缺血。

  自救原則。運動中如感覺出現一些不適反應,最好立即到空氣流通的地方休息,少說話和走動,以後還要減少運動量。在運動中出現暈倒的情況,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急救人員時,要注意觀察人體是否還有脈搏、心跳和呼吸,如果都沒有了,要進行心肺復蘇,按壓胸腔、進行人工呼吸等。

  運動後“愛身”進行時

  注意休息。運動後要注重休息,應慢步走動一會,活動一下四肢,便於解除疲勞。不吸煙,以免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乏力等症狀。如果休息後仍感覺身體不適,甚至有胸前區不舒服、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最好儘快到醫院檢查,做個心電圖就能儘快發現是否有潛在威脅了。

  及時補充水分。很多人運動時大量出汗,感覺口乾舌燥,因此大口喝水,卻不知道越是喝水出汗越多,而排出來的汗把身體裡的電解質和各種微量元素都帶出來。真正科學的做法是不能喝太多水,且選擇淡的糖鹽水或運動飲料,可以補充能量和電解質,而且更接近人體的生理需求。

  切莫貪涼。很多人習慣在夏天運動大量出汗後立即沖個冷水澡涼爽一下,此時及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為人體在充分運動後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如果此時突然用冷水沖涼,不但不能使肌肉放鬆,反而會使肌肉更緊張。正確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幹了後,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於體溫1~2℃。此外,運動後不要立即吃冷飲或喝冰水,因為運動後胃腸道自身溫度高,這種情況下吃冷飲很容易刺激胃腸道,輕者會引起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重者還可能患上慢性胃炎、胃潰瘍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