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又值清明

又值清明,草長鶯飛,清新明麗,春風輕拂,落紅浮水,樹綻新綠;
  又值清明,小橋斜陽,孤煙霧薄,杜鵑悲啼,風吹哀愁,小雨聲稀;
  又值清明,慎終追遠,告慰先袓,追憶先賢,祭奠父母,緬懷雙親。
  臨近清明時節,心中總會有一種淡淡的、隱隱的哀愁,縈繞心頭,揮之不去,每年總是依節氣而至。
  記得孩提時候,總盼著春天來到,清明節也就到了,我們可以帶上乾糧和水壺,跟隨著飄揚的少先隊旗,去給先烈掃墓,我們可以遊玩嘻戲,唱歌跳舞,搜山尋寶……那時,沒有哀愁,沒有悲涼,只有理想,只有快樂,只有無憂的童年。
  既至青年,清明時節也還是那樣風和日麗,花團景簇,滿目春光,「梨花衰弱菜花黃,樟樹生紫桃花紅。」我們可以呼朋喚友,攜家帶口,沐浴春風,踏青賞花,野餐於桃李溪畔,醉歸於夕陽西下……那時,也沒有哀愁,沒有悲涼,只有壯懷激烈,只有青春飛揚,
  人到中年,父母相繼仙逝,離我而去,自此,清明節再沒有過去的清新明麗,沒有了愉悅,沒有了歡娛,只剩餘下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只剩餘下傷感寂寥,淒迷彷徨。
  今年的清明節比往年要冷一些,雖然各種花兒都開了,有些已謝了,但依然春寒寥峭,乍暖還寒,我駕車來到父母安眠的地方——甘莊。這是一個離城不遠的村莊,當年我和夫人就是在這裡插隊當知青,在這個小山村生活了三四年,儘管勞作辛苦,卻也和這裡的農民交上了朋友。這裡景色如畫,修竹茂林、小橋流水,石板房屋,一條不會乾涸的小河穿村而過,河岸對面有一座青松茂密的大坡山,這是村裡的袓墳之風水寶地,父母去世後就安葬在這裡。
  割去墳上瘋長的雜草,插上事先買好的墳標,拂去碑前供桌上的塵土,擺上兩杯酒,敬上幾炷香,獻上一簇花,跪在墓碑前恭恭敬敬也磕了三個頭,我想起了宋朝高啟的兩句詩:「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抬眼望去,墓塚纍纍,松林森森,青草離離,每年都是這樣的景況,卻每年都彷彿滿目煙雲,茫然一片。我時而默默地枯坐樹下,時而靜靜地肅立碑旁,讓思緒隨風飄浮,讓追憶隨白雲飄蕩……去觸摸父母的柔腸親情,去追尋和梳理雙親留下的願望夢想。
  忘不了,小學二年級一天,我使勁地哭鬧著要穿新球鞋,惹母親生氣傷心,我上學去後,很後悔,可沒曾想,一會母親買了鞋送到學校,看著我高興的樣子,母親疲憊的臉上也浮起微笑,現在一想起當時不懂事的我那樣不依不饒地惹母親傷心流淚,我心裡會一陣陣揪心的痛;
  忘不了,小時候母親給我們做的大頭棉鞋,式樣臃腫,卻那樣暖和;忘不了,當年去農村插隊落戶,母親眼含熱淚幫我們收拾物品時說:「這要是去工作,那該多好」;也忘不了母親當年幫我帶孩子,鼓勵支持我複習功課考上了大學。
  忘不了,記住父親的往往是嚴厲,其實父親給予我們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身體力行的榜樣。我們幾兄弟最早喜歡擺弄樂器都是從父親吹笛子那裡開始的,我們喜好讀書,喜歡體育運動,清高不群,不事權貴的文化素養和性格特徵,都是從父親那裡陶冶和秉承下來的……
  墓碑上的字跡已然有些斑剝了,而父母的音容笑貌卻是那樣的明晰,二十來年過去了,如果二老還健在,能過上幾年現在的富裕日子那該多好,「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痛徹心骨的遺憾只能永遠伴隨此生了。
  清明正值仲春,在春的生機中緬懷逝去的親人,在愛的追思中感恩父母的親情,讓愛穿越陰陽兩界,送去給逝者來世的祝福,帶來給生者心靈的慰籍。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語在耳猶記音。
  逝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安息吧!我的親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