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看《誰來一起午餐》,學求職面試技巧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還真有道理。2005年12月,有位朋友經獵頭推薦去應聘一家外企的組織發展經理職位,面試前,他BT了所有的《學徒》,然後對照節目閉門研究「如何在Boss面前表現自己」,結果這傢伙真的獲得了offer,現在儼然是上海灘屈指可數的OD Manager。

    背景說明:在2005年,全上海沒有多少企業設有「組織發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部門或崗位,而且能夠勝任此崗位的本土人才也真不多,所以,我那朋友決定放棄賺錢機會(他原是一位培訓師,一天培訓的收入不下萬元),跟隨美國總部組織發展總監潛心學習基本技巧,三-五年後成為國內響噹噹的OD專家。

    我們曾開玩笑地說,「沒有《學徒》,就沒有你今天」。的確,在不少HR資深人士(包括他自己)看來,他能獲得OD Manager這個職位實屬例外,得益於他面試前的策略與技巧訓練,因此,你完全可以借鑒或複製他的面試成功經驗。但《學徒》,畢竟是國外的職場PK節目,而且選手們競爭的是總經理職位,不是每個求職者都能學以致用的。如果你目前入行5年以上,或希望自行創業並最終獲得資本的青睞,或有志成為職業經理人,那我推薦你收看《誰來一起午餐》節目。

    雖然這個節目的長度只有50多分鐘,但每次我們錄製節目的時間不會少於三個小時,而且節目基本參照人才測評模型和手段來設計節目PK關卡。舉個簡單的例子,上週六的兩場節目,參加節目的選手均是創業者,但因為他們面對的Boss身份不一樣,我們在設計提問時也有所不同:面對Boss沈南鵬(VC)的選手,我們著重考察他們對創業項目評估的能力,也就是讓他們面對Boss在30-60秒鐘內陳述創業項目的市場前景;而面對Boss王志東(激情創業者)的選手,我們的評估提問則偏重於創業者的素質和創業動機分析。

    背景說明:一,選手是如何評價創業機會的?

    1,創業思路的來源:個人經驗、愛好、偶然發現和周密研究;2,他們判斷、分析創業項目的思路是否恰當,如:創業項目是否具有清楚、肯定的市場需求,進入市場的時機是否恰當?創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創業項目是否具有增長潛力和利潤空間?創業者是否具備持續運作創業項目的素質與能力?創業項目是否存在致命的缺陷?

    二,選手是否具備創業者的素質?

     1,成就感:小時候,零花錢的來源;大學期間的兼職、社會活動參與度;2,承擔風險的意願:財務風險、人生風險(一般來說,創業者很難再回到職場主流層級);3,自信心、內控力:最簡單的提問是——對成功的理解,內控型人認為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外控型人認為機遇、運氣、人脈更重要,強調和放大外部環境對成功所起的作用;4,辦企業的熱情。即使創業失敗,還是尋找機會再次東山再起,如王志東的三起三落。5,商業頭腦,管理學上的「概念能力」。

    附圖:






    在節目中,我的主要任務是向選手們拋出各式古怪的「心理測試題」,諸如:內褲類型、化妝面具、樹木人格等,從而挖掘出選手「海平面」下的心理特徵。雖然,我扮演的角色有些「壞」,但用心良苦——希望通過心理測試題,幫助選手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馬斯洛曾經說過,「成功人士與普通人相比,他們更善於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更瞭解自己的需要,更清楚自己的優勢」。節目製作方以及參與節目的Boss、腦庫們,希望通過節目達到:「發現你,成就你;點亮你,溫暖我!」的宗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