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殺人寶盒影評

《殺人寶盒》會是一部與觀眾預期心理大相逕庭而好惡兩極的電影。

一個衣著體面、乘著黑色大轎車、卻有半邊臉慘不忍睹的男子(由《請問總統先生》入圍奧斯卡的弗蘭克‧蘭格拉飾演),神秘兮兮地送來一個盒子(本片原名就叫The Box)。收件人是卡梅隆‧迪亞茨和詹姆斯‧麥斯登所飾演的夫妻,前者是在私立中學教書的跛腳老師,後者是想當航天員卻被無情駁回的NASA工程師,兩人育有一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是這對看起來幸福美滿的中產夫妻,也為兒子的教育費、老婆的整型手術費頭痛不已。

然而送來盒子的人再度登門時說:「只要按下盒子的按鈕,你就立即獲得一百萬美金,但——同時會有一個你所不認識的人死亡。」

為錢而間接殺人,死者會是誰:一個本來就要行刑的死囚?一個沒有希望的絕症患者?還是活蹦亂跳的小孩?想必正常人都有一番掙扎(也許現代人的考慮時間會少一點),但就片長來講,卡梅隆‧迪亞茨在劇本四分之一快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做出決定,讓第一幕必要的「犯錯」確切發生,也好讓劇情直向「發現」與「解決」邁進。

發現什麼?這恐怕是觀眾感受開始嚴重分歧的時候。因為《殺人寶盒》並不如預告所呈現,像是一部步步驚魂、緊迫盯人的驚悚片,而更靠近冷戰時期流行的科幻恐怖片。在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柏這些對外層空間充滿冒險與溫馨想像的電影人出現之前,好萊塢的科幻片多半帶有威脅恐嚇的意味:一個看來並無異狀的人,但你就是知道他已經不是他,而這種對外星份子無孔不入的描述,常被視為冷戰時代「恐共」的一種表現。本片那些流鼻血的同事、學生、褓姆、甚至陌生人,大抵也有這樣的意味。

然而再往下看,你會發現這部根據七0年代一則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其微言大意也有了一些轉變,恐怖的不是《神秘的陌生人》或《突然陌生化的熟人》,而是人性本身。打從孔老夫子就說過人有《親疏之分》,本片只不過把它變本加厲。我們極可能為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尤其當你有燃眉之急時)而不顧他人死活;然而到頭來,你卻又肯為了最親最愛的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後面這個結果,與其說是一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教訓,不如說這正是道德之所以複雜的原因。

問題是無論類型的變奏,或是道德的探索,尤其當它缺乏無敵英雄力挽狂瀾的時候,除非你能豁然開朗地把這樣的觀影結果當作發現新大陸,否則本身已先類型化的觀眾,勢必會遇到挫折、不解,甚至為它稍嫌沈緩的節奏感到不耐,卻又無法得到觀影心理的立即滿足而惱羞成怒。

它的不尋常,對我不是觸犯,可惜的是這裡面的許多大哉問,並無法和他努力塑造的少數奇幻場面,形成視覺與心理的契合,不免給我雷聲大雨點小的感受。另外就是夫妻之間的考驗實在稍嫌薄弱,也許是害怕最後觀眾也不站在他們這一邊,反而因此喪失了更犀利的可能。另外那句看似不經意、由被牽連的男性們口中說出的:「是你太太按的吧!」然後點頭如倒蒜的一致反應,實在很難推卸性別歧視(經不起誘惑的都是女人)的嫌疑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