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皮爾·金特》

1874年,格裏格應著名劇作家易蔔生之約,為其五幕詩劇《皮爾·金特》配樂。翌年夏天完稿,並於1876年2月24日在克裏蒂尼亞劇場首演,大獲成功。
  皮爾·金特是挪威民間神話中的富於幻想的人物,有“挪威浮士德”的別名。他放縱好色,見異思遷,長期離家在外,冒險、放蕩,晚年病弱,窮困潦倒,最後死在始終忠貞於他的未婚妻索爾維格的懷中。
  格裏格為五幕各寫了一首前奏曲,還有進行曲、舞曲、獨唱曲、合唱曲等共二十三首曲子。詩劇公演後,作者選用了其中的八段音樂改變為兩套管弦樂組曲,並於1891年作了某些加工修改。
  第一組曲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晨景”,E大調,單主題三部曲式。原是詩劇第四幕描寫摩洛哥海岸清晨景象的音樂,長笛吹奏出牧歌式的主題,表現了皮爾·金特嚮往的理想樂園。第二樂章是“奧塞之死”,b小調,單主題三部曲式。原為皮爾·金特歸家為母親奧塞送終的第三幕茅屋一景的音樂,情緒悲哀肅穆,具有葬禮進行曲的體裁特點。第三樂章,“阿尼特拉舞曲”,a小調,單主題三部曲式,原是第四幕阿尼特拉以舞引誘皮爾·金特的音樂。第四樂章是“在山神的宮中”,b小調,單主題三部曲式。原是第三幕描寫皮爾·金特落到山神手裏,魔穴裏群魔亂舞的音樂。在主題的變奏發展中,樂器遞增,力度漸強,音區速度等均做變化,氣氛愈發狂熱。這段音樂曾被卡通片《刺蝟索尼克》引用並加以改編,作為主題曲使用,效果相當不錯。
  第二組曲也由四個樂章構成。第一樂章是“英格利德的悲哀”(即“誘拐新娘”),g小調。為原詩第二幕前奏曲。第二樂章,“阿拉伯舞曲”,C大調,複三部曲式。原是第四幕中帶女生合唱的音樂,節奏活潑,轉調自如,音調具有濃郁的東方風味。第三章是“皮爾·金特歸家”(即“海上風暴之夜”),f小調,單主題三部曲式。原是詩劇第五幕開頭的音樂,是樂隊寫作的典範,描繪了驚濤駭浪的險景;最後由木管奏出悲傷的旋律,表現皮爾·金特懊喪的心情。第四章“索爾維格之歌”,a小調,二部曲式。原是詩劇第四幕索爾維格在茅屋前紡紗時唱的一首歌曲,表現她想像見到皮爾·金特時的心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