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簡愛》2011版——淡了個性 濃了愛情

鏡頭初開,恍惚間,我以為我在看《愛麗絲夢遊仙境》。米婭華西科沃斯卡滿臉的驚恐,總讓我聯想到那個在仙境裏面不知所措的愛麗絲。



影片伊始講述的就是簡愛倉忙掏出桑菲爾德莊園,她迷惘,她心傷,她絕望,她無助。可惜,這個情節是多餘的,或者說,是失敗的。這就要牽扯到影片的受眾立場問題,就是說,這部影片到底是拍給看過名著的看的,還是拍給所有的不管有沒有看過名著的人看的。如果是後者,那麼電影開始的這段根本就沒有必要,你想說明什麼呢?又想表現什麼呢?沒有前面情節的鋪墊,觀眾是不會理解簡愛的痛苦的,更談何讓人身臨其境呢?



另有他說,影片從此切入是倒敘的插入點。其實不盡然,電影看下來,我倒覺得倒敘的有點兒讓人摸不著頭腦,換句話說,倒敘相比較於順敘,是看不出明顯的優勢的,反倒顯得累贅。其實電影的時長還是不短的,兩個小時,我覺得是可以涵括名著的基本內容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電影完全是在趕場次,一個連續的故事情節,電影卻拍的很突兀,這就是倒敘的弊端了。因為倒敘,所以要把情節拆開分裂,但是情節一旦分裂,前後就或多或少有邏輯上的銜接和轉換,而這種銜接和轉換,處理的好,費時,處理的不好,那麼電影就缺胳膊少腿,



影片首先出現的男角兒是聖約翰,就此導演的心思就此昭然若揭了。按理,首先出現的可以是約翰,可以是裏德舅媽,甚至可以是傭人貝西,可為什麼偏偏是聖約翰呢?因為和簡愛有密切聯繫的兩個男角兒,一個是聖約翰,另一個就是羅切斯特。先拋塊磚,才能引出玉。導演是希望能夠著重的描寫簡愛和羅切斯特的纏綿愛情。簡而言之,就是著重將簡愛怎樣談戀愛的。



其實這又要牽扯到名著的主旨問題。《簡愛》其實一直以來都是謳歌簡愛的獨立精神,反抗精神,自尊和自愛的精神,而這些精神有不小的部分是滲透在簡愛的幼年時期的,簡單來說,簡愛在舅媽家的那一段生活時期,其實是對塑造簡愛的人物性格有不小的比重的。所以,如果對名著本身不熟悉的人,再加上影片情節的傾斜,觀眾是不會深諳名著本身所要傳達的境界的。所以從把名著拍成電影的角度上來說,這個《簡愛》的翻拍是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



從橋段上來說,說到翻拍名著,其實引人眼球的還有影片與書本身情節的出入。《簡愛》書中歷來為人所稱讚的情節,就是簡愛從費爾法克斯太太那裏知曉羅切斯特將和英格拉姆訂婚的消息轉而向羅切斯特提出重新找工作最後表達的愛意的那一段,其實這一段也是主要表露簡愛對愛情的態度的重要部分。書上對這一段的敘述,其實是很有鏡頭感的,時間應該設置在暮色四合的傍晚或者晚上,有樹枝投下的陰翳,有風雨欲來時的樹葉聲響,而影片卻設置在下午,綻開的陽光,平曠的視野根本就埋沒了兩個人互訴愛意的纏綿。不得不說,導演錯失了一個本該成為經典卻慘遭平淡的表白片段。還有就是影片結尾那段,其實看過書的人,都比較喜歡這一段,都會被這一段感動。按照書上描寫,其實這段可以拍的更好,黑壓壓的樹林,可以擠出水的天空,孤零零的院子,瘸了的男人,還有屋子裏昏暗的光芒,這些鏡頭這些元素可以造出一個催人淚下的相遇氛圍可惜,電影時長卻不得不割捨,所以一年的分別只換來幾分鐘的相遇,說實話,我很失望。



不過,換個角度,電影在拍攝畫面上倒是很有的稱讚,一望無際的田野,矗立著的莊園,青色的天空,還有那好似油畫中的人兒。景色的空曠躍然跳出螢幕,把觀眾帶往那個古老的莊園,大氣的鏡頭也確實為影片增加了厚重的歷史感。



最後,小小的聊一下米婭華西科沃斯卡。



其實,簡愛由她來演不是不無道理的,米婭華西科沃斯卡是具備簡愛這個角色的形和神的,她像一個從油畫中走出來的人,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時間感,就是把她放在現在的時代,她更像過去的人,放在過去,她又更具有過去的人所沒有的精氣神。但是從《簡愛》電影中也可以看出,她其實還需要更多的機會來磨練演技,像簡愛這種充滿個性和精神的女性,對於米婭華西科沃斯卡過於乖戾和成熟了。所以,認真地米婭華西科沃斯卡,加油吧。



其實,我是一個十足的懶人,而寫影評著實是個費腦筋的工程。但是,在開學前一天我把肚子裏的這些想法都寫出來,緣於我對這本書的熱愛。除了《飄》,《簡愛》是我看過的書中遍書最多的,我前前後後看了5遍。而且每次看完的感覺都不一樣,簡愛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慢慢瞭解的一個人,包括現在所謂的書評其實都把簡愛這個人給局限了,什麼獨立精神啊,什麼自尊自愛啊,這些都僅僅是簡愛身上的一部分,當你一遍又一遍的去瞭解她,探索她,你甚至可以從她得一個話,或者一個描寫中窺探她不為我們所知的性格。這就是名著價值的所在。我相信也堅信,《簡愛》的翻拍還將繼續(或許導演是我也說不定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