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記得那時

夜深人靜之際腦海中經常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到晚上,馬路一邊,那錯落的瓦房或是平房的燈一盞盞亮起來,昏黃昏黃,似乎是一個古稀老人,悠悠地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帶著滄海桑田後的處變不驚。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家鄉,從容而淡定。而不是現在這樣一個被物化了的地方,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是流水般的車,車鳴聲不絕於耳,喧囂已經淹沒這個小鎮,沒有了往日的寧靜。在這時,更是懷念記憶中的家鄉,記憶中的老家。
  在我還小的時候,老屋還沒拆毀,一家族二十幾個人住在一起,其樂融融。按一大嬸說的話就是連母雞打架都知道,什麼大事小事好事壞事都瞭解,現在的我就覺得一家人就應該是這樣。即使是妯娌間的爭吵,吵架的時候面紅耳赤,據理力爭,把心裏的疙瘩都發洩出來了,心平靜下來了,和好如初了。永遠記得老媽說的那句話:大人吵架你們小孩子不要瞎摻和,你們還是要親密密的,就像是親的兄弟姐妹。而我們這群小孩也就真如大人說的,下午誰家和誰家吵架了,到了晚上兩家的小孩還互相串門,沒有絲毫的嫌隙。
  親人間感情的表達方式最直接的就是食物。哪家有好的東西都會送出來,無關多少,只是一份心意。今年的春節我們這群小孩聚在一起,說起了那個時候哪家殺豬後送的豬血,又嫩又香又滑,說得口齒生香。豬血這種非常便宜的東西,因為在做的時候有那份心意在其中而顯得珍貴。隨著老屋的拆毀,沒有養豬了,也就再沒有吃過記憶中的豬血了,吃過的因為沒有了那種親人間的味道而顯得不合口味。那個時候各家都會種幾顆果樹什麼的,收穫的時候也會送上,即使那家也有了。還記得那個時候的大鍋飯,哪天大家都有時間慢慢煮東西的時候,就會有人建議做大鍋飯,起個灶,架上一堆的柴火,慢慢地燜飯,慢慢地熬湯,飯起鍋後,還留有一些鍋巴,大人們就會把這些鍋巴和著之前炸好的蔥花油捏成一團一團的,飯香中夾雜著蔥花香,讓人回味無窮,食指大動。
  白天的時候,老屋很冷清,只有老人守在家裏,要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一等到我們放學,老屋立刻就顯得生氣勃勃,小孩回來了,也就熱鬧了。等夜幕落下之際,才真的是我們的活動之時,作業做好了,大人的家務活也忙完了,串門的時刻也就到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串門,聊聊家常,說說白天的所見所聞。小孩有的時候會到外面的空地上玩遊戲,“鬧革命”、“跳方格”、“過關”……我們玩得滿身大汗,玩得忘乎所以,直到父母出來叫停,很無奈地看著滿身臭汗的我們,只能讓我們睡覺前要洗澡。
  時間沒來得及打聲招呼,就在熱鬧喧嘩中流失。住在老屋的人越來越少了,大人們或是在城裏買了房子,或是另外蓋了房子,陸陸續續搬了出來,而最後,老屋的命運就是被拆毀。那時的我們心情都很沮喪,老屋在無形當中已經成為我們心中那個難以忘懷、夢回魂牽的地方了,它是一個小小的世界,不管外面有多大的風雨,多大的震盪,我們都被好好地保護在裏面。
  突然想起三毛的那首歌謠:
  
  記得當年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樹梢鳥在叫
  不知怎麼睡著了
  夢裏花落知多少
  
  那樣的老家就只能在夢裏或是在回憶中出現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