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佛學在企業中的應用

筆者一直思考著佛學與企業、個人的關係,或許這就是行銷企劃人的根本天性: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尋找一個沒完沒了的差異化,讓消費者、投資者、管理者、工作者都感覺這個差異化對生活、生命有極大的幫助,使大家都從中獲得理想中的利益,並過上理想的生活。當今社會,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種理論和設想,缺乏的是不斷實踐的理論,也正因為這樣,才讓文化氾濫成災,給人感覺不值一文,古今中外的大成者偏偏都是些‘文化人:是一個能讀懂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的文化人——信仰。
    其實,我的佛學功底也不是很深厚,但記起一句佛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在這裏我就借這句佛語放任自己的思想,可能使新的理論有相或無相,讓大家各自去品悟。有人會問:你是想借‘佛’來推廣你的理論,不管對錯都是佛的錯誤,是不負責任的,良心何在?是的,每次提筆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患得患失,怕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會給他人和自己貽害多年,抑或是一生,更或是千年,時常擱筆不寫,可是每每想到佛的意旨,自己又不得不不寫:普渡眾生。現在我雖然不能普渡眾生,可是凡普渡者,必須學會分享心得,所以總是懷著一份分享的心靈去寫一些理論,讓大家從中品悟和收穫。
    佛學在企業中的應用主要從個人成長、個人結果與組織尺度、組織結果等四方面的有機應用。個人成長是指企業的工作人員的成長,不管他是董事長,還是基層員工,都需要在一家企業裏落地生根和成長,否則,這個人就不能呆在這家企業裏,更談不上為自己、企業、消費者創造什麼價值。個人在企業裏的成長過程,可以參照僧侶在寺廟裏成佛的過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個階段。個人想在企業裏成長或實現目標,也必須經過這一過程。
    佈施是一種氣魄。個人在企業裏的佈施,關鍵是真心,不求任何回報,是幫助和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學習、經驗、思想、技能、夢想等無形資產,或許有人對這些不屑一顧,可這恰恰是最大的佈施和回報。古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要大膽地分享這些,不要怕他人取笑自己、超越自己。有人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人是沒有進取心,不會進步的,更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真諦:競進是永無止境的;也有人‘瞧不起自己,總感覺低人一等’,這種人是不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也’,是不會取得大成就的,更不知道知恥而後勇的真諦:知己需一日三省的。在分享的同時,不但知道自己的優劣,也知道他人的進退,會讓自己更容易找到方向不斷地奮鬥和進步。
    持戒是一種氣質。個人在企業裏的持戒,關鍵是個律,不能委曲求全,要破己和立己融入並遵守個律、他律、眾律、企律等有形無形的原則、規章、制度,或許有人對這些不太注意,可這恰恰是實現業績的前提條件。古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因此我們在進入一家新企業時,就要下定決心地修正自己的過去一些個律,盡可能地融入企業裏的他律、眾律、企律,從而樹自己的新個律,並在日後,自始至終遵守個律,這要才能做到‘在什麼山唱什麼歌’,使自己在企業裏創造業績和實現目標。
    忍辱是一種氣勢。個人在企業裏的忍辱,關鍵是冷靜,不能操之過急,凡事都要有理有據,不急不慢,不驕不躁,包容豁達地處理,或許有人認為忍辱是無能的體現,可是這恰恰是才能的昇華劑,有了它,人們的才能才能更好地體現。古語: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這裏的苦不單是身體上的勞苦,更是心靈上的煎熬,正因為吃得這種苦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打擊,才能忍辱負重、堅持不懈地努力,並最終實現最初的目標,成就一番事業。
    精進是一種氣息。個人在企業裏的精進,關鍵是業績,如果沒有生生不息的業績,那個人就沒有不必要在那企業裏呆著,如果硬要呆在那裏,不但損害了企業,更是傷害了個人,因為個人在那裏不但得不到大家的認可,更得不到自我提升的機會。因此個人要在企業裏精進業績,必須對自己的知識、技能、思想等方面精益求精。
    禪定是一種氣度。個人在企業裏的禪定,關鍵是信心,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不管出現什麼困難、挫折,在沒有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都要有信心地相信自己能實現目標,即使到了最後一刻,真的受到挫折了,也不能失望,而要有信心地朝前看,堅信自己是最棒的。
    智慧是一種風氣。個人在企業裏的智慧,關鍵是影響,在企業裏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氣去影響大家,那在企業裏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這個影響是要為自己服務,讓大家願意沐浴在這種風氣裏。主要是讓大家樂意幫助自己,樂意向自己學習,樂意和自己分享等,最終讓自己更加走向輝煌。
    個人在企業裏通過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一過程,其結果最終也是一個‘佛’,只是所成的‘佛’不一樣而已,因為每個人在各階段修煉的廣度、寬度和深度不同:意念佛、定力佛、腳力佛、安樂佛、苦難佛、正果佛、如來佛。意念佛是只想不做任何事不腳踏實地者,因此他們時常會抑鬱寡歡,難能得志;定力佛是少想只做平常事是始終不敢突破者,因此他們時常會悲天憫人,碌碌無為;腳力佛少想敢做新鮮事卻不找方法者,因此他們時常會身心疲憊,怨天憂人;安樂佛多想敢做新鮮事尋找方法者,因此他們時常會樂此不疲,輕鬆愉悅;苦難佛多想多做卻不始終如一實現目標者,因此他們時常會生不逢時,憤憤不平;正果佛既想既做能始終如一地實現一些目標者,因此他們時常會躊躇滿志,樂享成果;如來佛既想既做也能不斷地實現目標並超越自己者,因此他們時常會光芒萬丈,眾人仰慕。
    在企業裏,不管個人成為什麼佛,都需要一個組織管理氛圍,這個組織管理的基礎法度就是要建立無畏佈施、法佈施、財佈施的平臺,讓一些人能從佈施開始修煉成佛,因此也是決定一家企業最終組織結果:妖、魔、鬼、怪、仙。無畏佈施是判斷一些人是否適合這個平臺的關鍵,法佈施是引導和教育一些人適應這一個平臺關鍵,財佈施是讓適合此平臺的人獲得應有的報酬,因此如果沒有合理的佈施平臺,就會讓組織發展成為‘妖’、‘魔’、‘鬼’、‘怪’,很難發展成為‘仙’,那就更難出如來佛。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問:那應該建立什麼樣的佈施平臺,才能讓企業發展成‘仙’呢?其實,建立這樣的平臺很簡單,“1、公開,公平,公正,公益,公信之道;2、孝心,忠心,仁心,誠心,用心之道;3、品質,品位,品行,品德,品牌之道;4、自覺,自愛,自信,自立,自強之道;5、無欺,無畏,無私,無悔,無敵之道;6、成長,成熟,成才,成名,成功之道;7、利人,利己,利家,利國,利益之道;8、知道,人道,商道,王道,千秋之道。”雖然是這家企業的口號,但不管哪一家企業若能實踐這樣的口號,那我相信這家企業一定能湧出一大批如來佛。並這批如來佛,一定能夠引導其他人修煉成為如來佛,因為如來佛會用自己的信仰和諧高效地影響他人:用狀態,去吸引別人!用品質,去感動別人!用夢想,去激勵別人!用專業,去幫助別人!用行動,去影響別人!用實力,去征服別人!用堅持,去超越別人!用成功,去改變別人!
    綜上所述,佛學在企業中具有生命力,應該給予應用。如果應用得當,那這家企業就可以發展壯大,並長久不衰,成為神佛般那麼傳奇,那裏出來的人,也是如來佛那樣傳奇和神奇
返回列表